_($0PXQFQ7Y(P~4838LJ_]L.png

管理培训搜索
18318889481 17875936848

管理
| 并购重组

破产重整 不良资产处置 并购分析 重大资产重组 破产管理人 并购重组 管理控制与企业合并 企业价值 技术投资与并购

| 转创国际企业研究所

中国企业国际化发展 董事之家 财务创新全球化研究 商务创新与全球化 教育系统 国际风险管理 专精特新企业 网络安全与隐私保护 企业内控与风险管理 集团管控 通商董事会馆 转创全球科创智库 雏鹰企业 高新技术企业 国际税务研究所 瞪羚企业 管理创新与全球化 企业治理

| 创新创业

电子商务师 知识产权发展 价值共创 企业科创管理 创业投资企业 全面质量管理 移动支付 私营经济 企业经营 商业模式创新 灯塔工厂 企业产品创新 客户与营销 商业规划 产品检测 金融科技 价值网络 企业创新管理 科技创新企业 精益创新

| 转型升级

十四五规划专题 碳达峰中和计划 科技创新 全过程工程 环保技术 数字化转型 碳排放管理 供给侧改革 转创国际技术转移 数控工厂 碳排放管理会计 全面绩效管理 应对气候变化 组织变革与管理转型 国有资产管理 制度智库 进出口企业管理 盈利模式转型 绿色能源与碳核算 气候审计与鉴证 数字化监管

| 知识产权

知识产权 知识产权评估 专利 商标 著作权 知识产权保护 知识产权合规 地理标志保护 集成电路布图设计 企业知识产权管理 发明专利 知识产权金融 版权

| 投融资规划

私募热点 私募投资 投融资简报 项目投资决策 内保外贷 气候投融资 价值评估 供应链金融 银行境外贷款 前海港企贷 企业投资 财产安全性风险

| ESG中心

ESG研究 绿色金融 ESG合规 信息披露 ESG咨询 公司治理 ESG评论 环境信息披露

| 管理咨询

工程造价 企业内部控制 企业内控管理 医院管理 物流与供应链 企业风险管理中心 企业内部控制中心 预算管理与会计 财务经理人 企业战略与风险管理 环境影响评价 家族企业管理 企业价值 精算科学 企业发展管理咨询 企业能源效率 管理培训 质量管理 流程管理 精益生产 商业策略 企业技术与绩效 中国卓越管理公司 数据分析 核心业务运营 刑事风险 投资管理 许可证 管理咨询 可行性研究 商业计划书 绩效评价 预算评审 绩效考核 企业运营 价值创造 商业模式评估

| 资产评估

资产评估研究 土地评估 资产评估咨询 特许经营权评估 古建筑评估 价格鉴证 企业价值评估 不良资产评估 无形资产评估 房地产估价

| 人力资源

人力资源会计 劳动关系协调 高层次人才 人才引进 薪酬管理 入户落户 培训与开发 人力资源 股权激励与绩效考核 薪酬激励 人社中心

| IPO咨询

上市公司内部控制 招标投标 市场研究 项目管理 上市公司独立董事 IPO咨询 独立董事 关联交易管理 跨境资金集中运营 董事会治理 保险公司绩效评价 资产负债管理 企业管理与战略

| 高企认定

高新技术企业财税 高新技术企业认定 高企认定专项审计 研发费用加计扣除

| 高校知识产权信息服务平台价值共创:过程、机制与路径当前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管理 > 创新创业 > 价值共创

摘 要 文章引入价值共创理论,明晰高校知识产权信息服务平台资源整合、多主体间的信息交互及协同创新,为高校国家知识产权信息服务平台建设提供新视角。文章以“演化过程-机制提炼-建设路径”为逻辑主线,从平台试点创新、复制推广及拓展提升3个发展阶段探讨高校知识产权信息服务平台价值共创演化过程,从“动机-功能-行为”组配视角提炼高校知识产权信息服务平台价值共创机制,提出高校知识产权信息服务平台建设路径,推动以知识产权信息服务平台为载体的一站式高校知识产权信息服务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 价值共创 知识产权 信息服务平台 高校图书馆

1 问题的提出

《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纲要(2021-2035年)》确立未来15年知识产权事业发展规划的路线图,提出以知识产权公共服务供给、能力及知识产权信息服务模式为抓手,完善知识产权公共服务体系[1]。随着创新驱动战略的实施,知识产权信息服务平台作为紧密联系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产业创新、区域发展的重要信息渠道,已成为完善知识产权公共服务体系、增强高校在知识产权全链条信息公共服务能力的支撑。

知识产权信息服务平台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自2017年《高校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中心建设实施办法》发布以来,学界和业界就知识产权信息服务平台开展了系列研究。理论层面,聚焦于高校知识产权信息服务基础理论和体系建设,从区域知识产权公共信息服务平台、企业专利运营平台多元视角探索了平台构成要素及建设策略[2-5]。实践层面,在国家系列政策指引下,截至2021年9月,高校国家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中心已达80家,覆盖西藏、甘肃、青海及宁夏外的27个省份,北京大学、重庆大学、四川大学等在知识产权信息服务平台建设方面走在前列,依托平台发挥示范引领作用。需要注意的是,已有研究缺乏对高校知识产权信息服务平台建设的具体探讨,针对性、指导性不强;约5成高校国家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中心未开发独立的平台,已有平台存在深层次服务内容匮乏、需求与供给对接不畅、高端服务能力不强、技术支撑“智能化”不足等问题[6-8]

现阶段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催生出更有效率的平台服务模式。科学构建与运行良好的知识产权信息服务平台,既是开展知识产权信息服务的基石和载体,更是紧密联系企业进行技术创新和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重要保障,其为反哺知识产权创造,助力知识产权转化,提供了泛在化、系统化、制度化的运行环境与技术支撑[9]。面对高校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主体外延化及服务客体多元化趋势[10],单靠高校图书馆自身资源难以满足用户多元化、层次化需求。那么,如何基于“平台思维”,融合创新主体的优势资源,通过交互协同机制激发网络效应,加速供需双方动态连接,构建共生共赢的平台生态圈,是不容忽视的关键问题。

本研究在价值共创理论视域下,以价值共创与高校知识产权信息服务平台的交互机制和内在机理为逻辑起点,以“演化过程-机制提炼-建设路径”为逻辑主线,以构建高校知识产权信息服务平台生态为逻辑终点。基于纵向视角,结合价值共创理论研究的演进脉络探索高校知识产权信息服务平台演化过程;基于横向视角,从“动机-过程-行为”分析提炼高校知识产权信息服务平台价值共创机制;基于演化过程与机制提炼延伸出建设路径,为高校知识产权信息服务平台建设提供新思路、新视野。研究框架见图1。

图1 研究框架示意图

2 理论基础

2.1 价值共创理论

价值共创即价值是由多个参与者共同创造,一切参与者都是资源的整合[11],反映了利益相关者之间共同合作与价值创造的过程。价值共创作为全新的价值创造方式,对企业战略、营销理念以及服务生态的研究产生了根本性冲击[12],体现出较强的适用性。在数字经济推动下,依托产业平台,价值共创成为实现资源融合及创造价值的重要方式[13]。价值共创研究视角聚焦于基于用户体验和基于服务主导的逻辑,前者认为价值产生于用户参与企业互动的过程,强调用户体验,后者将用户作为资源的整合者和价值的创造者通过服务交换进行交互而共同创造价值[14]。随着商业环境和学术环境变化,价值共创理论不断发展,研究视角沿着服务逻辑、服务科学、服务生态系统等主题脉络演进,并被广泛应用于信息服务[15-16]、情报服务[17-18]、知识服务[19-20]等研究。价值共创理论也被引入平台模式及机制研究中。陈广仁基于平台生态和价值共创理论,研究供应链产业平台生态模式[21];张化尧等以小米为研究对象,探讨孵化平台在价值创造中的重要性和平台系统的成长机制[22]。当前以价值共创为主题的学术研究与前沿实践形成了一股时代热潮[23],已有研究成果为价值共创理论应用于高校知识产权信息服务平台建设奠定了理论基础。高校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价值共创是图书馆、企业、研究机构、政府部门、社会公众等多个主体共同参与,以网络服务平台为主要媒介进行信息交互的动态化过程[19]。因此,基于平台的价值共创打破了传统价值链范式下价值通过线性环节传递的方式[24],促进了各参与主体之间的海量触达、供需匹配、资源互动和协同创新,在资源赋能、平台赋能以及生态赋能下有力地支撑高校协同创新、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服务区域经济发展。

2.2 平台生态

生态系统已成为价值创造研究的新范式。平台生态系统最早可追溯至Moore提出的“商业生态系统”概念。平台生态作为价值共创和资源整合的载体,通过该载体能够加强对资源的吸纳性以及提升平台上各种关键种群的协同性和互动性[25]。在平台生态系统中,利益相关主体通过互动合作和资源整合实现价值共创,进而形成一个相互依赖、共同成长的价值创造和价值分配网络,由此建立一种良性循环机制。

3 高校知识产权信息服务平台价值共创演化过程

为全面、系统考察高校知识产权信息服务平台价值共创演化过程,本研究从纵向视角即平台发展的试点创新阶段、复制推广阶段以及拓展提升3个阶段[14]进行梳理。

3.1 试点创新阶段

国家政策指引、“双一流”建设以及图书馆转型发展需要,共同推进了高校知识产权信息服务的深入发展[26]。在以用户为中心的价值共创逻辑主导下,高校知识产权信息服务平台在试点阶段通过资源赋能,将科研、信息、知识、人力等优势资源通过平台汇聚整合,实现供需信息对接(见图2)。一方面,高校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中心通过资源供给、服务优化、过程交互等方式为实现双方的价值共创创造了前提条件;另一方面,平台通过资源聚合和服务创新,在满足用户信息需求的同时有效促进了与用户之间的信任交互,并为用户带来了良好的平台使用体验。这一阶段高校知识产权信息服务平台的特征主要表现为聚集性和专业性。

图2 高校知识产权信息服务平台试点创新阶段价值共创

3.2 复制推广阶段

复制推广阶段(见图3),高校通过资源优化、技术支撑等强化平台功能,使平台具有可复制性、推广性,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也逐渐趋向系统化、规范化、制度化。高校国家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中心在复制推广阶段通过平台赋能,延伸知识产权信息服务范围,价值主体由单一群体扩展至校内的项目团队、技术转移部门、知识产权学院、科研管理部门以及校外的政府部门、科研机构、技术创新企业、商业知识产权机构等[27]。一方面,平台积累了丰富的数据及场景化交互经验,基于供需契合为用户定制个性化的信息服务;另一方面,越来越多的主体参与平台的价值创造活动,促进平台对资源价值的重构和服务优化,最终实现基于服务主导逻辑的价值共创。

图3 高校知识产权信息服务平台复制推广阶段价值共创

3.3 拓展提升阶段

高校知识产权信息服务平台在发展过程中受平台重构、服务提质升级、协同价值创造、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等内在推动力以及创新环境、需求升级、技术更新迭代等外在拉动力影响,并在外部政策支持、资源支持以及资金支持的共同催化作用下,功能不断优化,技术持续升级。这一阶段(见图4),高校知识产权信息服务平台通过生态赋能,构建以平等合作关系为基础的交互场景,打造以共创价值、共享成长为核心的平台生态互动文化[14],其主要特征表现为自演化和自导向。高校知识产权信息服务平台在拓展提升阶段,由于多价值主体的参与而产生协同效应,通过解构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价值链上的价值环节,并对这些环节进行整合和重建[21],使得知识产权信息服务平台演进成为复杂多变的生态系统,加强对信息资源的吸纳性,提升各价值主体的协同性和互动性。这一阶段平台生态赋能的特点决定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价值主体呈现出泛在化、多元化特征,通过高校知识产权信息服务平台链接更多的供给方和需求方且跨越组织边界参与到平台生态系统中,价值主体间的互动呈现复杂动态的网络关系。

图4 高校知识产权信息服务平台拓展提升阶段价值共创

在价值共创理论作用下,高校知识信息服务平台的演化过程沿着“基于用户体验-基于服务主导-基于服务生态”的逻辑演进,各阶段呈现连续递进的演化趋势(见表1)。随着多价值主体的参与,互动关系由试点创新阶段的点互动向复制推广阶段的交互式互动、拓展提升阶段的复杂动态网络关系演进,其供需关系由供需对接向供需契合、供需精准匹配深入,同时,其资源整合过程也由资源聚合向资源优化、资源开放逐渐递进。由此,高校知识产权信息服务平台在试点创新、复制推广和拓展提升阶段的价值共创演化过程呈现出连续递进的规律[14]

表1 高校知识产权信息服务平台价值共创演化过程

4 高校知识产权信息服务平台价值共创机制

为深入研究价值共创与高校知识产权信息服务平台的交互机制和内在机理,下文基于横向视角,从“动机-功能-行为”角度剖析高校知识产权信息服务平台价值共创的机制(见图5)。其中,通过内在推动力、外在拉动力、催化剂驱动高校构建智慧化的知识产权信息服务平台,并在资源、平台及生态赋能下形成以知识产权创造、应用、保护及管理全链条的信息服务功能模块,由此,参与高校知识产权信息服务各价值主体在价值共创过程中产生价值共识、价值共生、价值共享、价值共赢等行为。

图5 高校知识产权信息服务平台价值共创机制

4.1 动机

动机是构建价值共创平台的关键驱动力,高校知识产权信息服务平台价值共创受主观动因和客观环境动因的共同影响。政府政策的支持使得知识产权信息服务需求方积极响应政策号召[28]。价值共创理论的成熟和技术环境的变化对高校知识产权信息服务平台价值共创的形成和演进均起到了催化作用。

(1)内在推动力。高校知识产权信息服务平台价值共创形成的主观动因是知识产权信息服务功能产生行为的基础和根源,主要包括高校转型发展需求、信息需求方多元场景信息需求及多边效应的影响等。

(2)外在拉动力。高校知识产权信息服务平台所处的外部环境因素对平台价值共创形成的驱动作用包括外部环境的变化、需求迭代升级、成果转移转化、区域发展、创新赋能等。随着区块链、大数据等技术广泛应用,新一轮技术变革推动产业转型升级[29],相应地,知识产权信息服务需求也面临迭代升级,只依靠单个高校图书馆难以满足多元化场景的知识产权信息服务需求。

(3)催化剂。主要包括理论和技术的双重创新以及政府政策的支持。价值共创理论的不断完善使得高校知识产权信息服务平台沿着理论演进脉络呈现自演化、自适应特征,同时高校知识产权信息服务的技术核心是信息的智能获取、传递、处理和应用[28],涉及数据挖掘、文本分析、深度学习等。基于理论完善和技术迭代的双重促进使得高校知识产权信息服务平台价值共创更加智慧化。此外,高校知识产权信息服务受到较强的政策环境驱动,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的实施、创新驱动发展、高校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中心建设等系列政策极大地促进了高校知识产权信息服务平台建设。比如,《高校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中心建设实施办法(修订)》提出支持高校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中心结合学科优势,建设学科领域专业化知识产权信息数据库和服务平台。当前高校知识产权信息服务在科技创新发展中的地位日益凸显,推动高校知识产权信息服务平台更高层次、更高水平、更高质量地有序发展。在内在推动力、外在拉动力以及催化剂的共同作用下,高校依托优势资源构建知识产权信息服务平台,将知识产权信息服务融入高校知识产权全链条决策,动态构成满足新场景下各价值主体价值共同创造的新模式[29],多价值主体不断创新与协同发展,从而实现平台生态价值网络多边效应最大化。

4.2 功能

功能是高校知识产权信息服务平台的核心,也是价值共创平台自演进、自协同的载体。价值共创理论作用下的高校知识产权信息服务平台的功能机制包括知识产权全流程服务内容、功能模块以及价值流。

(1)服务内容。知识产权创造阶段可依托平台开展政策分析、项目培育以及知识产权战略咨询、分析评议、数据库建设等;应用阶段可开展知识产权价值分析、风险评估、转移转化等服务;保护阶段可提供知识产权权属分析、侵权对比分析等服务;管理阶段可提供知识产权风险预警、资产管理、人才培养等服务。面对多元主体不同场景的信息需求能够开展个性化、定制化服务。例如,面向师生围绕科研立项提供定制化专题服务、项目培育;面向科研团队、企业开展研发过程中的情报分析、动态跟踪,应用过程的成果转移转化,管理过程的成果管理,保护过程的法律咨询、权属分析等服务;面向高校发展战略和学科建设提供专利战略咨询、学科导航等服务[6,30]

(2)功能模块。围绕知识产权全流程开展的信息服务其价值共创平台功能模块主要包括4层架构:技术中台、数据中台、业务中台以及管理中台。中台是一种技术、数据和应用架构[31],能支撑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价值共创平台及其业务创新,反哺平台的功能拓展和业务延伸,从而实现价值主体高可靠、高复用、易融合与良好的用户体验[31]。技术中台即知识产权信息服务过程中具体采用的技术,包括文本挖掘技术、大数据技术、区块链技术等。通过技术中台形成的数据中台,以知识产权数据资源为核心,整合多方优势资源并不断优化重构。业务中台即高校开展的具体知识产权信息服务,涉及知识产权信息归档、信息服务推广、信息素养教育以及科研服务、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知识产权决策、资源导航等[32-33]。管理中台即实现对用户、资源、业务等的管理,以支持高校知识产权信息服务平台价值主体间信息交互、协同创新、价值共创等行为。

(3)价值流。在高校知识产权信息服务过程中产生的价值流包括数据、信息、情报、知识4种形式,遵循信息轮模型[34],即价值主体的协同创新突破等级森严的“金字塔知识”模型,改变高校知识产权信息服务沿着信息价值链(数据-信息-情报-知识)逐级提炼升华的过程,可以从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任意节点入手,挖掘出决策需要的知识、情报和解决方案,进而提高知识产权信息服务的精度[35-36]。比如,高校知识产权资源库构建是以提供数据为基础的服务形式,专利查新是以信息为主的服务,专利分析、预警等是以情报为主的服务形式,知识产权信息科普、人才培训等是以知识为主的服务。一方面,依托技术赋能,用户可以从高校知识产权信息服务平台获取所需的信息、情报或知识;另一方面,对专利、商标、软件著作权等数据、信息进行分析、凝练,形成智能化的解决方案,服务于科技创新。

4.3 行为

价值共创理论作用下,价值主体依托高校知识产权信息服务平台进行供需交流、资源交换、信任交互、价值交融,实现了价值共识、价值共享、价值共生以及价值共赢(见图6)。

图6 高校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价值共创行为

(1)价值共识。价值共识的行为基础是不同价值主体在价值评价过程中形成的观念共识,即价值主体在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供给资源、需求特征、服务方式、服务内容等方面达成共识。主要表现为价值主体间信念的一致性、主体地位的平等性、交往方式的主动式、交往过程的互动式,进而在高校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价值共创过程中产生协同效应,发挥规模优势。

(2)价值共享。价值共享阶段各价值主体的行为主要表现为资源交换、共享[37]。高校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依托价值共创平台,整合、优化创新资源和要素,突破价值主体间的壁垒[38],将高校信息资源、人才资源以及政府机构、企业等价值主体的政策资源、专家资源、资金资源、产业资源充分释放,并进行有效的配置和激活,促使多价值主体的资源高效流动。

(3)价值共生。这是高校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价值主体间交互、生成价值的过程,主要表现为高频率、高强度的交互行为。高校知识产权信息服务需求主体不再是被动的参与者,而是与高校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价值共创平台、知识产权信息供给主体同时作为交互主体,主动参与到知识产权信息服务全链条,进行高强度、高频率价值创造。

(4)价值共赢。价值共赢是价值共创的目标[24],其主要行为表现为业务的交融、服务的融合。高校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价值共创平台、知识产权信息供给主体及需求主体已实现交汇融合,共同构成了知识产权服务共同体,推动了校地、校校、校所、校企等的深度融合,实现了协同转化与反哺。同时,高校知识产权信息服务平台成为价值主体相互依赖的平台,逐渐形成公开、协同的生态环境。

5 高校知识产权信息服务平台建设路径

5.1 发挥整合优势,增强平台内生动力

从高校知识产权信息服务平台价值共创演化过程来看,需要不断融入价值主体的优势资源,通过多价值主体的协同创新,资源整合过程由资源聚合向资源优化、资源开放逐渐递进,实现平台自身“造血”功能,从而增强平台内生动力。广西大学高校国家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中心平台凝聚学校重点学科、法学、经济学的技术专家团以及自治区知识产权局、科学厅等技术顾问团队的优势资源;江苏科技大学国家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中心(中国船舶与海洋工程产业知识产权联盟)整合国内外船舶与海洋工程产业高校、研究机构、企事业单位、知识产权服务机构、专利产业化股权融资机构等主体的优势资源,形成科技处、知识产权中心、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中心、知识产权人才培训基地、高价值专利培育示范中心、优势学科产业联盟等多层级知识产权关联部门纵横联动的机构模式。整合多元价值主体的优势资源,强化平台自演化、自导向的特征,高校和科研机构以基础研究、专业人才、科研仪器设备、信息及知识服务经验等为优势要素,企业以技术的快速商业化、相对充足的创新资金、生产试验设备和场所、市场信息及营销经验为优势要素[39],政府机构以政策、资金、制度等为优势要素,通过持续融入多价值主体的资源,对资源进行再组织、再创新,在复杂的价值网中打破了“资源约束”的困境,实现了共创价值、共享成长的平台生态。

5.2 “数据+技术”融合赋能,保障平台双轮驱动

“数据”“技术”作为双轮驱动的关键引擎,使高校知识产权信息服务平台在资源赋能、平台赋能以及生态赋能下,实现了以服务生态为主导逻辑的平台生态系统。数据驱动下的高校知识产权信息服务平台价值共创通过数据衔接,以资源共享共生的形式化解数据封闭矛盾和利益冲突,注重原始数据保存和整理能力的同时,对数据价值进行深度挖掘,搭建特色鲜明、针对性强、具有自主数据的高校知识产权信息服务平台,拓展知识产权信息服务的深度和广度[40]。重庆大学基于本校专利数据,搭建专利检索平台,专利数据多达2.7万条,并将知识产权信息与科研数据相融合,依托重庆大学的重点学科建立大数据库、优势学科竞争对手数据库等,以技术驱动开发了专利检索及分析系统;重庆大学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中心承建的重庆市新型能源产业专利导航中心网站于2021年上线,集成了“新闻资讯”“产业数据库”“企业数据库”“特色数据库”“专利资助”“成果展示”等栏目。此外,技术驱动下的高校知识产权信息服务平台,解决了知识产权信息分散化的问题,实现了多元异构信息的规模化流动及信息价值链的有序整合,推进不同价值主体之间的价值交换,同时依托大数据技术、加密技术、数据挖掘工具等,完成平台对知识产权多元信息服务功能的整合[41],确保平台的开放性、兼容性、易用性、安全性与扩展性,从而构建一个集感知、整合、挖掘、分析、共享为一体的高校知识产权信息服务平台生态系统[20]

5.3 聚焦平台功能,提升用户互动体验

用户互动体验成为影响高校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价值流动、价值创新、价值实现的关键因素。基于高校知识产权信息服务平台价值共创过程的机制提炼,可从平台的服务内容、功能模块及价值流3个方面提升用户互动体验。服务内容,围绕知识产权创造、应用、保护及管理全链条,融合资源、技术、工具等,面对多元主体的多场景需求提供个性化、完整的解决方案。功能模块,打造独具特色的平台功能模块,如北京科技大学的“知海拾贝”、华南理工大学的“湾区联盟动态”、同济大学的“高价值专利培育”能够满足动态场景下知识产权信息需求方多样化的信息诉求,而西安交通大学的“西安交通大学知识产权管理系统”功能包括专利、软件著作权等知识产权的申请登记、代理协同、管理维护等,进一步提升知识产权的创造质量、管理水平和服务能力。价值流,促进数据、信息、情报及知识在由价值主体间互动交融而形成的复杂网络中自由流动,打破资源困境,实现价值重构,从知识产权信息服务的任意节点挖掘知识、情报等。高校知识产权信息服务平台的功能模块是开展知识产权信息服务的基础,也是获得用户信任、增强用户粘性、提升用户体验的关键。综上,高校知识产权信息服务平台应继续提升用户体验及服务价值,促进多主体间的价值共创,从而衍生出更大范围的平台生态效益价值。

5.4 完善运行环境,构建平台生态

构建良好的高校知识产权信息服务平台生态,需要不断完善平台的生态环境,将其建设和发展提升到战略层面,搭建涵盖行业政策导向、行业发展趋势、标准制修订、从业人员培训、技术合作和服务评价等内容的知识产权信息服务平台[5,42],以提升高校知识产权信息服务的标准化、规范化。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知识产权信息中心制定《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中心五年规划》,提出拓展专利技术信息检索服务、建立该校知识产权信息库、建立高校知识产权协同创新管理系统等12项主要任务,从顶层设计的层面绘制了知识产权信息服务的蓝图。中国海洋大学、中山大学、贵州医科大学、山东大学等逐步建立并完善知识产权信息服务规章制度和机制,推进知识产权信息服务规范化、制度化。其中,河海大学高校国家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中心(江苏省高校图书馆专利信息传播与利用基地)制定了完善的管理制度,涉及专利管理、科技奖励、知识产权管理等16项规章制度

6 结语

高校知识产权信息服务平台是支撑高校优势学科建设、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推动创新发展的重要基础。面对外部复杂环境和用户日益增长的需求,传统依靠高校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中心自身力量开展信息服务的模式愈发显现出对时代的不适应性[43],如何协同多主体、融合优势要素,构建满足科技创新、转型发展需求的知识产权信息服务平台,如何依托平台提供更专业化、智慧化的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仍是需要不懈追求的课题。本研究引入价值共创理论,以“演化过程-机制提炼-建设路径”为逻辑主线,全面深入揭示高校知识产权信息服务平台价值共创的演化过程与作用机制,为建设高校知识产权信息服务平台提供新思路、新方法,推进高校知识产权信息服务成为完善我国知识产权信息公共服务网络、深入实施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引擎。


转创君
企业概况
联系我们
专家顾问
企业文化
党风建设
核心团队
资质荣誉
领导资源
专家库
公司公告
资源与智库
战略合作伙伴
质量保证
咨询流程
联系我们
咨询
IPO咨询
中国企业国际化发展战略
投融资规划
企业管理咨询
人力资源管理
风险管理
竞争战略
集团管控
并购重组
家族办公室
资产管理
股权设计
企业管治与内部审计
企业估值
价值办公室
内控咨询
投资银行
管治、内控及合规服务
法律咨询
服务
管理咨询服务
投融资规划
人力资源
资产评估服务
会计服务
科技服务
资质认证
ESG服务
商务咨询
内部控制服务
投资咨询
金融服务咨询
企业服务
财会服务
财审
金融会计专题
法证会计
国际财务管理
会计中心
财务咨询
内部审计专题
审计创新
代理记账中心
会计师事务所
审计中心
审计及鉴证
专项审计
审计监察
智能会计工厂
税务
财税中心
转创税务
华税律所
纳税筹划
税收筹划
IPO财税
国际税收
涉税服务
金融
金融风险管理
纳斯达克
并购交易服务
北交所
IPO咨询
深交所
上交所
直通新三板
董秘工作平台
独立董事事务
SPAC
资本市场服务中心
澳洲上市
加拿大上市
估值分析事务
香港联交所
新交所
金融分析师事务所
股权
广东股权交易中心
企业顶层架构设计
股权合规
案例研究
员工激励
股权风险管理
股权顶层设计
股权投资
股权质押
股权设计
知识产权出资入股
股权激励
合规
合规与政府管制
企业合规
网络安全与隐私保护
法证会计与反舞弊
反洗钱与制裁合规
反垄断中心
企业合规管理咨询
合规中心
转创全球企业合规
合规律师事务所
金融安全与合规
海关及全球贸易合规
ESG合规
反欺诈中心
合规中心(产业)
知识产权合规专题
资产评估合规
私募股权基金合规
转创国际合规研究所
纪检监察研究中心
法信
征信管理
信用中心
法信中心
信用评级
联合资信
国际信用
安企中心
转创法信
诚信管理
法信中国
管理
并购重组
转创国际企业研究所
创新创业
转型升级
知识产权
投融资规划
ESG中心
管理咨询
资产评估
人力资源
IPO咨询
高企认定
法律
刑事法律服务
资本市场法律服务
财税金融法律事务
转创国际合规律师
国际法律中心
民商事法律服务
公司法律服务
公共法律服务中心
转创国际法律事务所
转创系
转创私董会
转创网校
粤东金融业联盟
转创家族办公室
中国转创杂志社
汕头市国际金融中心
18318889481 17875936848
在线QQ
在线留言
返回首页
返回顶部
留言板
发送